京博: 營造創新氛圍感 構建良性生態圈
2023.05.24 09:354月28日,“2022年度京博科技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產教融創發展論壇”在海南?;◢u國際會議會展中心啟幕。京博科技獎是由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博”)出資,中國化學會主辦,旨在鼓勵和表彰在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有著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2019年起已舉辦四屆,迄今共評選出386位獲獎者,累計發放獎金1710萬元。是怎樣的力量讓一家民營企業四年來一直堅持這項工作?如何借助京博科技獎促進行業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京博相關負責人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
一次談話成就一段佳話
京博科技獎源自京博董事局主席馬韻升先生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多年前的一次談話。在談話中,郭校長介紹了中國臺灣的一家企業在大陸設立了機械制造領域的一個獎項。這件事啟發了馬韻升主席。“當時他就想,‘中國目前在某些科研領域還落后于西方國家,許多高端技術和產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企業要發展,科技必須自強;同時,企業也有責任為國家的科技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因為京博身處化工行業,他決定在化學化工、材料領域設立一個獎項。”京博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京博N1N融創院院長鄧榮表示。
鄧榮告訴記者,設立京博科技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國家對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視:“中國對科技的投入和獎勵逐年上升,尤其支持在重點學科和關鍵領域創設高水平、專業化的獎項。我們也看到,與國外名目繁多的社會科技獎勵相比,國內由企業出資的科技獎勵還比較少。因此,我們在化學化工、材料領域設立了這個獎項,希望它能在國內高校和科研領域,起到激勵作用,幫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通過這個創新平臺,實現更多技術突破,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創新就是做別人不愿做的、做不了的、沒有做的和做不好的事兒”——這是馬韻升主席常常談到的創新理念。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京博用了30年的時間從一家小煉油廠轉型成為現在的多元化工業集團,產品和技術創新在轉型升級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我們希望京博科技獎能夠成為整個行業乃至國家科技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未來,助推更多個‘京博’用20年甚至10年的時間來走完我們30年所走過的路。”鄧榮表示。
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感”
京博科技獎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名院士,以及1000余位高校校級、院級領導參與組織、提名、評選等活動。京博董事兼首席技術官、京博N1N融創院第一副院長劉原表示,京博做這件事的目的很純粹:“更多是源于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希望以這種方式回饋行業和社會,并持續不斷地堅持去做。還有一點,我覺得對于行業來說也十分有益,那就是,通過這個獎項,科學界發現了許多高潛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尤其是真正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關鍵領域核心人才。”
京博科技獎讓卓越人才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被公眾所了解。劉原列舉了這幾年來獲得大獎的成果:劉中民院士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工業試驗和首次工業化,完成了世界首套10萬噸/年煤基乙醇(DMTE)工業示范項目,為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煤炭清潔化利用以及緩解大氣污染作出了突出貢獻;劉忠范院士在石墨烯研究領域不斷取得重要突破,發明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技術,解決了石墨烯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夏宇飛研究員是2019年博士論文獎金獎的獲得者,其導師馬光輝是2021年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夏宇飛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物劑型方面做深入研究,獲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支持。
據鄧榮介紹,未來,京博將與中國化學會繼續深化合作,進一步整合雙方的資源,讓獎項能夠覆蓋和延伸到化學、化工與材料及相關的各個領域——比如分析研究、工程轉化、應用開發、催化煉化、材料加工、裝備提升等,并且希望這個獎項在每個領域都能發揮出引領和托舉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想通過這個獎項,在行業內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創新氛圍感’;通過這種氛圍感,將其孵化成‘原創技術策源地’。目前,我們已先后與1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60多位兩院院士和長江學者等高端專家也成為了科技獎的顧問??梢哉f,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引領行業發展的高端智庫,同時集聚了更多行業關鍵科研領域的核心人才。有了這樣的配置,就如同有了最強大腦和強悍的執行力。在這種相輔相成的雙輪驅動下,我們能夠對發展成果進行有目標的強化,也正視存在的差距,攻堅克難,最終提升行業的整體創新能力。”鄧榮如是說。
三個關鍵點構建良性生態圈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構建生態圈。一個成功的商業生態圈需要具備哪些要素?鄧榮認為對企業而言,在一個可持續的、健康良性的生態圈中,無論是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客戶,還是我們的夥伴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必須共同去建立一個價值平臺,目的是實現整體生態價值的最大化。“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因此一個生態圈里,要聯合所有利益相關方進行共創,并讓所有人從中受益。”
在鄧榮看來,要打造一個好的生態圈需要做好三個關鍵點:
首先是對自身的精準定位。以京博為例,“穩進規范 融創蛻變”是2023年的工作總基調。京博依據國家《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的指導,加速向高端化學品、高性能材料的轉型升級;通過產品與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油品和大宗化學品向材料產業的轉型,基礎產品向高端產品迭代,由大宗商品生產商向產業鏈生態組織者升級。
要做一個合格的產業鏈生態組織者,前提是企業要對于自身的定位有清晰的了解,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或者身份,去做創新和改變。因此,京博目前緊抓的核心經營策略是“專、精、特、新、小、異、強”。展開來說,就是以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其次,打造生態圈需要搭建一個橋梁,聚合各方的創新力量,給上下游提供一個融創平臺。京博目前正致力于作為一個樞紐,去激發、鏈接各個相關方,建立一個多模式的合夥式企業發展集群。這個集群中也包含了京博的產教融創模式,形成人才、資源、科研、成果的一個閉環。同時,京博也在加速擴容新興產業,強力推進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小而美、差異化、強有力”為特征的公司或產品發展。最終,京博希望構建一個以化工新材料為主體,涵蓋高端化工、綠色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新材料、無機新材料、醫療新材料等領域的產業集群。此外,京博也計劃引入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企業產業鏈,形成新業務、新資源、新模式、新市場、新產品,組成新公司、新平臺、新主體。
除了做好上述兩大關鍵,可持續性也是一個良性的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京博與武漢理工大學、京博化工研究院等建立戰略合作聯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全國領先的新型碳礦化材料CCUS技術。通過“再生資源+CO2”的方式,直接吸收工業尾氣中的CO2,形成快速捕碳固碳的多功能復合材料,為煤電、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提供系統的降碳用碳解決方案。
從一家校辦工廠到多元化工業集團,目前京博的業務聚焦高端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及與之配套發展的特殊高端裝備和核心工業服務業四大領域。作為創新驅動型企業,京博擁有7大研發基地和13個科創中心,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2022年創新投入達11億元人民幣。對創新的重視,讓京博受益匪淺,2022年,京博實現全球銷售收入 763 億元人民幣,位居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 500 強第 31 位。
創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2022年度京博科技獎落下帷幕,2023年度京博科技獎接棒開啟,將持續有力地激發科研創新力量。
轉自《中國化工信息》作者:唐茵